飘天文学网 > 黄帝内经最新 > 热病第二十三

热病第二十三


偏枯病的表现为半身不遂且伴有疼痛,假如病人话语正常,神志清醒,则说明病邪仍在分肉腠理间,尚未入内。医治时宣让病人卧床取汗,然后再施用九针中的大针医治。如病属不足,施用补法,病属有余,则施用泻法,即可痊愈。

痱病的表现为周身无疼痛感,四肢弛缓不收,神志有点不清,尚属轻微,说话声音较小,但还能听明白,此类病症较轻,尚能医治;病情较重,已然不能说话的,便无法医治了、痱病先自阳分起,后深入到阴分的,医治时应先取阳经,再取阴经,取穴时施以浅刺的方法。

患热病的第三天,如病人气口脉象平稳,而人迎脉出现躁色,即表明热邪尚在表还未入里,医治时可依症选取各阳经上医治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,以泻法施针,祛除病人体表的热邪,使其随汗排除。然后施用充实阴经的补针,以补益其阴精的不足。如病人发热严重,而气口、人迎二脉的脉象却表现得非常沉静,为阳病现阴症,不可施针;假如还有施针的可能,应立即施针,热邪不从汗出,也会从泄解。上述不可施针者,脉象相逆,已有死亡的征象。

患热病的第七天、第八天,如病人寸口脉象躁动,出现气喘、头晕的症状,需立即施针医治,汗将自出,取手大指间穴位浅刺即可。

患热病的第七天、第八天,如病人脉象细微,有尿血,口里干燥的症状,一天半后就会死去。如果出现代脉,一日便亡。

病人已然出汗,但脉象仍旧躁动不安,呼吸喘促,且热势又起的,就不用施针了,气喘严重者会死亡。

患热病的第七天、第八天,如病人脉象已然不躁,或者有躁象,但脉里没有数象,则表明热邪仍在。在此后三天内,如能够出汗,邪气随汗消除,有望痊愈;如果三天后仍旧没有出汗,表明正气衰竭,第四天就会死亡。在病人尚未出汗的时候,是不可施针治疗的。

热病初发,出现皮肤疼痛、鼻塞、面部浮肿的,为热伤皮毛的症候,医治时可用浅刺皮肤的方法,以九针中的第一针,于热病的五十九腧穴中选穴施针;如果鼻长小疹,同样为皮毛内有热邪,由于肺合皮毛,所以医治时应自肺经人手。假如医治无效,需自属火的心经腧穴人手,因火热属心,心火能克肺金。

热病初发,病人感觉周身艰涩不畅,内心烦闷,唇干咽燥的,应当刺其血脉,医治时可用浅刺皮肤的方法,以九针中的第一针,于热病的五十九腧穴中选穴施针;如果出现腹胀、口干、出冷汗的现象,则表明血脉内有热邪,由于心主血脉,所以医治时应取心经的腧穴。假如医治无效,应自属水的肾经腧穴人手,因肾水可克心火。

热病的症状有咽中干燥,口渴多饮,很容易受到惊吓,无法安卧,这是邪气侵入肌肉引发病变的结果,医治时应用九针中的第六针对热病五十九穴中的穴位进行针刺。如眼角现有青色,属脾经病变,而脾主肌肉,因此医治时针刺应从脾经开始,刺至肌肉。假如医治没有效果,则治疗应自肝主之木开始,原因在于肝木可克脾土。

热病的症状是面色发青,脑中有痛感,手足浮躁好动的,是邪气侵入筋引发的病变,医治时需针刺到筋。针应选用九针中的第四针,取手足四肢不利处进行针刺。假如脚不能走路,泪流不止,这些属于肝经发生的疾病,肝主筋,因此针应刺到筋,也就是从肝医治。假如没有效果,则治疗从肺金开始,原因在于肺金可克肝木。

热病的具体表现是惊悸频繁发作,手脚有抽搐现象,精神错乱的,是邪热侵入心部所致。医治时针需深刺到血络,选用九针中的第四针,将其中多余的邪热快速泻出。假如癫病时常发作,毛发有脱落现象,这是属于心经的疾病,应对心所主的血脉进行治疗。假如没有疗效,则治疗应从肾水开始,原因在于肾水克心火。

热病的症状是周身感觉微痛乏力,全身骨节有疼痛感,耳聋,双眼常合不想睁开的,是有邪热侵入肾中,针需深刺到骨,选用九针中的第四针,从热病五十九穴中选取穴位进行针刺。假如患的是骨病且不能进食,磨牙,耳朵发青,这些属于肾经发生的疾病,应对骨进行针刺,此为肾经所主。假如没有疗效,治疗便应从脾土开始,原因在于脾土可克肾水。

热病的症状是对疼痛没有感觉,耳聋,四肢无法收放自如,口干,阳气旺盛时有热象,阴气旺盛时有寒象的,是邪热深入到骨髓的表现,为死症,无法救治。

热病中的症状是头痛,鬓骨处及眼睛四周的筋脉发生抽搐并伴有疼痛感,容易流鼻血的,就是厥热病,是热邪逆行而上的表现,医治时应选用九针中的第三针,以病人病情的虚实为依据来泻其多余,补其不足。另外厥热病发病时还要注意,常常会出现寒热痔疮等病象。

热病的症状是身体沉重,肠胃有炽热感觉的,是脾胃中出现邪热的结果,可选用九针中的第四针,取脾胃二经的腧穴进行针刺,同时取位于下部的各足趾间的穴位,还可对胃经的络脉进行针刺,得气为好。

热病的症状是脐四周忽然作痛,胸胁发胀的,是足少阴、太阴二经中出现邪气所致,医治时应选用九针中的第四针对涌泉穴和阴陵泉穴进行针刺,由于肾、脾二经均向上同咽喉部位相连络,因此还可对舌下的廉泉穴进行针刺。

热病的症状是出汗后,脉象显得较为平静的,是顺,脉症相符,说明能够接着发汗,选取手太阴肺经的鱼际、太渊、大都、太白穴进行针刺,施以泻法刺之后即可退热,如用补法就能接着发汗。出汗过多的,可取内踝上的三阴交穴进行针刺,泻之汗即止。

热病表现为尽管汗已出,可是脉象依然躁动偏盛的,说明阴气将尽,孤阳不敛,是死症;出汗后脉象平稳安静的,是顺症,预示着病将好转。

热病表现为虽然脉象躁盛,但汗液已经无法流出的,是阳气将要耗尽的死症;脉象躁盛,可汗出后脉象立即显得安静的,预示着病将好转。

热病出现以下九种情况,则针刺治疗法被禁止使用:第一,汗不出,两颧泛红并出现呃逆现象,为虚阳上越的死疾;第二,腹部出现严重腹泻、发胀情况的,是脾气衰竭的死疾;第三,双眼视物不清,发热不降的,是精气耗尽的死疾;第四,老人和婴儿,出现热象且腹中发胀的,为脾为邪热所伤的死疾;第五,不流汗,吐血、下血的,是阴血损耗的死疾;第六,舌根溃烂,热不能止的,是阴气受到极大损伤的死疾;第七,咳嗽,鼻出血,汗不出,即便出汗也到不了足部的,是真阴衰竭的死疾;第八,热邪已侵入骨髓的,为肾阴耗尽的死疾;第九,出现热象并引发痉病的,是阴血耗损,热极生风的死疾,出现热象并引起痉病时,会出现腰背角弓反张、抽搐、嘴紧闭不开及磨牙等症状。上面几种情形,皆为热邪过旺、真阴衰竭的死疾,因此不能进行针刺。


  (https://www.piaotian55.com/book/4089042/18609189.html)


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:www.piaotian55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piaotian5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