飘天文学网 >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完整版 > 第 28 章 偷溜成功

第 28 章 偷溜成功


赵国贵族简直天崩地裂,差点就要进宫去质问赵王迁你脑子没问题吧?现在赵国就剩这一个保护神了,你搞掉他是想亡国还是怎么的?

  不过从宫内悄悄传出来的消息,倒是让大家冷静了下来。

  李牧没死,只是被关押起来的。

  这就很离谱,因为消息居然是郭开送出来了。

  这位出了名的[jian]相大义凛然地表示,自己不愿意见到良将被处死,于是偷偷将人护了下来。

  众所周知,赵王迁一般是不管事的,他也没有自己的心腹。想做什么,都是通过郭开的手,处死李牧也一样。

  于是李牧进宫之后,赵王迁就示意郭开把人给宰了,省得他跑去秦国帮着打赵国。

  郭开一开始是很心动的,没了李牧他就能稳稳坐着相位,一直等到赵国被灭。而且杀掉李牧还能让军心涣散,赵国战事失利。

  可是现在局势不一样了。

  这天杀的李牧干什么不好,居然承诺给将士分粮!

  他现在声望如[ri]中天的,自己要是把人给宰了,消息传到军营,怕不是要遭遇士兵的哗变?

  别忘了,李牧可不是一个人,人家身边也有[jing]心培养出来的副将呢。那些人可没跟李牧一起进宫,而是留在军营里主持大局。

  一旦消息传过去,这群人肯定坐不住。

  要知道他们是远不如李牧对赵国忠心的,还曾经屡次建议李牧早点动手把郭开宰了、扶持公子嘉上位。

  他们只忠心李牧,倘若李牧出事,这群人绝对干得出来不管秦军,带兵调头攻进邯郸报仇的事情。

  有李牧之前的许诺放在那儿,拉拢了那么多士兵,士兵八成也愿意跟他们拼这一把。

  虽说这些家伙要是这么干了,赵国肯定能当场玩完。秦国只需要跟在后头捡漏就能灭赵,还得记他郭开一个天大的功劳。

  但问题在于,这么干完之后,郭开自己也没命了啊!

  士兵杀入邯郸,第一时间肯定要搞死他和赵王迁。郭开自认为躲不过去,所以他怂了。

  天大的功劳也要有命才能享,不然都是空谈。

  这李牧也是的,不是叫他带副将一起卸任回老家的吗?他倒好,自己是老老实实来了,副将都留在军营里。

  郭开非常不高兴。

  原本他是可以把副将也一网打尽的,现在好了,弄得他骑虎难下。他和秦国布局这么久,临到头了他不敢弄死李牧,秦国肯定会对他不满的。

  郭开眼珠子一转,决定想个借[kou]糊弄秦国。

  不如就说李牧是难得一见的将才,就这么处死太可惜了。他郭开愿意帮助秦国将李牧对赵王的忠诚消磨殆尽,这样说不准李牧愿意事秦呢。

  至于到底能不能做到,这谁管。

  反正他努力过了,没成功秦王也不能苛责他什么。

  只是事情已经出了岔子,郭开不敢再弄出更多的幺蛾子。他下了死命令让人

  盯紧李牧,绝对不能叫这人脱离关押逃出去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暗室中。

  李牧坐在榻上闭目养神。

  别看这是个见不得光的暗室,条件其实还挺不错的。郭开做戏做全套,自然不会在小事上掉链子。

  李牧在这里待着,吃穿用度都是很不错的,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。除了不能出去,别的都还好。

  郭开亲自过来探望:

  “武安君,你可还好?”

  李牧根本不想搭理这个家伙。

  郭开也不在意,他自己唱自己的戏:

  “将你关在这里也是无奈之举,王上下令要处死你,我不好违背他的决定,只能将你暂且安置在这。”

  “我也想偷偷放走你,但你出去肯定又要上战场。一上战场,消息就瞒不住了。到时候王上就知道你逃脱了,我也要跟着吃挂落。”

  李牧冷笑。

  这话也就骗骗三岁小孩,他郭开在赵王迁跟前死的都能说成活的,如果真的想替他美言,赵王迁肯定会当场释放他。

  李牧只是不懂朝堂[yin]私,但他也没那么傻。

  被关了几天,李牧也想明白了。

  他猜测郭开是担心他会对自己造成威胁,又害怕军队哗变,所以才只将他软禁起来,却不杀掉。

  李牧之前把副将留在军营里,其实没多想。他就是准备自己进宫去劝一劝赵王迁,不要更换主将。

  如果劝说成功了,他就可以直接回前线。副将自然能继续当副将,也省得折腾。

  而要是劝说失败了,到时候再让副将离开也不耽误什么。他信不过赵葱几人,有副将留下盯着点也更放心。

  没想到这番[cao]作能给自己留一条命,也是他李牧命不该绝。

  郭开对着木头人一样的李牧絮絮叨叨了半天,又叮嘱看守的人一定要好好照顾武安君,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。

  李牧信不信的有什么关系?他反正是装给其他贵族和李牧的下属看的。

  李牧那堆副将比李牧还耿直,人家做戏他们就敢信。这番惺惺作态绝对可以安抚住那些将领,取得对方的信任之后,剩下的就好[cao]作了。

  事实证明郭开预料的不错。

  他对李牧的以礼相待确实狠狠刷了一[bo]好名声,大家提到他不再是[jian]佞了。而是说:“郭开虽然玩弄权术,大是大非上却不糊涂。”

  如今又正是大战之际,贵族们看在这件事的面子上,也不那么爱和郭开别苗头了。

  没了掣肘,郭开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。

  咸阳宫。

  扶苏查看完来信,眉头微皱。片刻后,方才舒展开来。

  秦王政询问:

  “怎么了?”

  扶苏道:

  “郭开没有杀掉李牧。”

  秦王政并不意外:

  “他一向很惜命。”

  秦国灭韩的时候,只对韩王安和一部分贵族、臣子网

  开一面。像是那种出了名的[jian]佞,是根本没有留手的,该杀的全杀了。

  郭开名声不好,他当然也害怕赵国被灭后自己也陪着赵国一起去死。再加上种种考量,才会选择协助秦国灭赵。

  他这个人是没什么忠心可言的,全是利益。所以在和自己[xing]命攸关的事情上,什么都得让道。

  现在不杀李牧,只是可能会让自己以后的[ri]子难过一点。要是杀了李牧,那可就没有以后了。

  扶苏若有所思:

  “郭开说要替我们大秦招揽李牧,此事估计难成。不过郭开做不成,我倒是有别的法子能促成此事。”

  秦王政来了兴致:

  “哦?”

  扶苏微微一笑:

  “待邯郸城破时,请父亲允许我亲至邯郸去见一见老将军吧。”

  秦王政:“……你休想。”

  真是逮到机会就想往前线跑,打仗就那么有意思?

  “那时战事都结束了,没有危险的。”

  扶苏据理力争。

  他这次可是去办正事的,为了大秦考虑,父亲就通融一下吧。

  难得有机会出咸阳逛逛,以后当了太子、当了秦王,就更走不了了。他爹倒是经常外出巡游,但他得留在咸阳监国啊。

  为了出门,扶苏开始了软磨硬泡。

  秦王政原本是个很坚定的人,下了决定那就谁也劝不住。能劝住的,基本都是他特意放的钩子,故意等人来“劝”他。

  可扶苏出门这件事不一样,他是真不乐意儿子往外跑。但他心里也知道,为了秦国他是不该阻拦的,于是就别扭了起来。

  秦王政坚持认为儿子身体不好,本来外面就危险,他这个身子骨更撑不住。

  劝降谁不能去呢?就非得扶苏出面?

  扶苏:“……”

  早知道之前装柔弱就不装那么像了,果然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。

  这个时候就不要讲究武德了,扶苏直接发动了妹妹[yin]嫚和家里的三个小崽子,轮番上阵哄人。

  是的,三个小崽子,包括还在吃[nai]的那个。

  琼琚虽然只有一岁多,但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已经会走路会喊人了。在扶苏这个亲爹的撺掇下,小[nai]娃跌跌撞撞地跑过去,噗叽一下抱住祖父的大腿,露出了无齿的笑容。

  “出、出去玩!”

  秦王政:“?”

  扶苏你要脸吗?这么小的孩子你都利用?

  秦王政冷眼瞪儿子。

  扶苏满脸纯良:

  “小孩子不懂事,只知道玩,父亲莫怪。”

  秦王政冷笑:

  “既然那么想出去,必然是在章台宫住久了太憋闷。你带着孩子回宫外的府邸居住吧,总住宫中也不合适。”

  扶苏只当没听见,自顾自把儿子拎起来,往老父亲怀里一塞。

  “父亲,自从琼琚出生起您就没怎么抱过他。来,你们祖孙两个好好亲近亲近。

  ()”

  “?[(()”

  嘴上斥责了一句,手还是稳稳拖住了小屁孩。

  小孩子什么都不懂,被抱起来之后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,好奇地左右张望。过了一会儿就自顾自去扯秦王政头上的冕冠玩了,也不打扰大人。

  秦王政上一秒还在教训儿子:

  “寡人真是太纵容你了,让你这么放肆。”

  下一秒他下巴上固定冕冠的绳带就被小肥爪子扯开了,冕冠歪到了一边去。

  堂堂秦王从没有这么狼狈过,从来见人时都是衣冠整齐的。冕冠掉下来的时候,他都没有反应过来。

  扶苏一把接住了掉落的冠带,在父亲发火之前把小崽子塞给[nai]娘带走了。而后又孝顺地表示要亲自替父亲冠发,作为赔罪。

  秦王政生生给他气笑了:

  “寡人难道还会跟个小崽子计较不成?”

  那当然是不会的。

  只不过扶苏可不愿意让小崽子在父亲身边多待,免得分了自己的宠。偶尔拎过来刷刷存在感就差不多了,他爹还得是他一个人的。

  重新戴上冕冠、打理好了仪容,这件事就该过去了。秦王政没太放在心上,结果不成想第二天一大早,发现他的孝顺好儿子侍立在床边,要亲自替他穿衣束发。

  扶苏表示:

  “昨[ri]之事,是儿子没有教导好琼琚,实在愧疚。琼琚年纪小做不了什么,不如就让我替他多服侍父亲几次吧。”

  秦王政:“……”

  琼琚只是扯掉了祖父的冠带,也算不上犯错,亲爹倒是巴巴地替他揽起罪责来。有这么个打着儿子旗号谋利的亲爹,琼琚也是倒霉。

  被迫享受了几[ri]来自扶苏的[jing]心侍奉,秦王政终于受不了了。

  “你要去就去,少来折腾寡人。”

  秦王政头疼地揉了揉太阳[xue]。

  扶苏已经夸张到连他喝水都要亲自捧起茶盏递到他唇边的地步了,孝顺到这个程度,他真是无法消受。

  他又不是没有手,不能自己喝。

  扶苏很懂见好就收,得到准话之后立刻不闹了。接下来半个月都乖巧得不行,弄得秦王政看见他就烦。

  得了便宜还卖乖,儿女都是来讨债的。

  然而讨债鬼从不做多余的事情,装乖了半个月之后,他感觉时机成[shu]了。趁亲爹不备,直接留下一封手书,收拾东西就跑去了前线。

  因为儿子安静下来,一时疏忽就没关注那小子最近又干了什么的秦王政:“……”

  拿信的手,微微颤抖。

  秦王政不可置信:

  “他不是说攻破邯郸再走的吗?”

  蒙毅望天:

  “这个……王上您之前只答应了让长公子去赵国,没说什么时候才能去。”

  言下之意,虽然长公子一开始是承

  ()  诺得好好的。但您自己[kou]头许诺时没设限制,

  于是长公子就假装没有前提条件,

  选择[xing]只听了“可以走人”这一部分。

  秦王政:寡人果然是被儿子气糊涂了。

  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忽略了,都怪扶苏那几天闹幺儿闹得太厉害。

  秦王政深吸一[kou]气,告诉自己不能生气。儿子是亲生的,打死就没了。

  如果扶苏不是他定下的继承人,他必然要立刻给沿线官员和驻军都下达命令,让他们把人抓回来。

  普通公子可以随便抓,那顶多算是儿子调皮、父亲想要管教。未来的太子不行,那样会影响到太子的风评。

  所以到最后,老父亲也只能糟心地给王翦去信,叮嘱他好好照顾长公子。

  不仅不能把人抓回来,还要替他善后。

  蒙毅很“没有眼力见”地提醒:

  “公子尚未走远,派人去追,还是能追回来的。”

  倒也不至于非得传信让大家去抓人,没那么夸张,王上不想约束儿子可以直说的。

  秦王政:“……”

  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。

  而且,他才没有放纵儿子的任[xing]。他分明是嫌弃留扶苏在身边看着就来气,出去了好歹眼不见心不烦。

  蒙毅便又贴心地提议:

  “公子出门在外恐会遇见刺客,可要多派些士兵护送?”

  秦王政沉默片刻:

  “那就按寡人出行的规格安排吧。”

  蒙毅微笑着心想,他就知道会是这样。

  前线军营。

  王上的密信到得比扶苏更早,因此扶苏进入军营时,见到的就是一位表情微妙的王老将军。

  老将军颇通人情世故,他也不问长公子为什么突然过来,直接说起正事。

  这段时间扶苏在路上,不太方便接收新的军情消息。他对秦赵如今的战况了解比较少,需要王翦细细讲述。

  王翦先说起了对面军营的变故:

  “前些[ri]子赵国临阵换将,但赵葱二人威望不够,军中又有李牧留下的副将,因而新来的将领一时之间做不了主。”

  李牧疑似被害的消息传来时,那几个副将差一点就带兵回攻国都了。幸好赵葱他们还是有点本事的,勉强稳住了局面。

  说到这里王翦就十分遗憾,要是没稳住多好,他们大秦可以跟着过去捡漏。

  赵军的这番僵持也持续不了多久,大家都在观望赵军最后到底去打谁。然后没两天,又有新的消息传来,说是李牧没死,被郭开秘密保下了。

  桓齮在旁边噗嗤地笑:

  “这可真够‘秘密’的,除了赵王迁,所有人都知道真相。”

  整个赵国都在拿赵王迁当傻子哄。

  郭开骗他说已经处决了李牧,其他人也跟着隐瞒李牧活着的事情。赵王迁常年待在宫中,没有自己的人手接触外界消息,那还不是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。

  扶苏轻笑:

  “只怕郭开的这番好意,李牧并不领情。”

  提到这个大家都赞同地点头,所以并不期待郭开能说服李牧叛赵。

  其实也无所谓,能成是意外之喜,不能大秦也没什么损失。秦国将才不少,缺他李牧一个也不要紧。

  倒是王翦若有所思地看向长公子,意识到对方这次亲至前线是为了什么。

  但老狐狸总是容易多想,他觉得劝降李牧大概只是其中一方面的缘故。

  另一方面嘛,约莫是大军在外,朝中有人不放心他们这些将领。王上便派了长公子过来监军,安那些多疑文臣的心。

  打死王翦也想不到,扶苏是自己趁亲爹不备偷跑的。

  毕竟扶苏还是挺惜命的,哪怕是偷跑也带足了侍卫保护自己。他当秦皇那阵子没少遭遇刺杀,早就有经验了。

  后来秦王政更是给他补了不少人手,生怕儿子遭遇什么危险。

  所以看这个浩浩[dang][dang]的架势,哪里像是偷溜的呢?

  王翦没多说什么,继续分享最新战报。

  “李牧虽然不信郭开有那么好心,但为了稳定军心,还是同意了写一封亲笔信给副将。”

  信是经由郭开的人手送出去的,所以秦国对其中细节知道的一清二楚。

  李牧不管是为了大军安稳还是顾虑到郭开能看见信的内容,都不可能在里头写什么挑拨的话。

  他没办法直言告知副将,郭开压根不是什么好人,他被关押了快来救他。所以副将只看到了报平安的字眼。

  有了亲笔信,这几个副将就老实了。他们比李牧还好骗,居然真的没人怀疑过郭开不安好心。

  “郭开于是以北境匈奴不安分为借[kou],把副将全部调回了代地。那几名副将知道李牧爱惜士兵和庶民,临走前还帮着赵葱安抚了一番,让士兵配合新来的将领出战。”

  李牧对赵国王室有多少忠心不好说,但对士兵和百姓,尤其是代地的百姓,非常上心。

  他努力抵御匈奴可不是为了赵王,而是为了底下挣扎求生的黔首。

  有这样大局观的将领,培养出的副将自然也不会太差。

  只要李牧还在,他们就肯为了黎庶让步。哪怕要自己[jiao]出兵权回老家,他们也是愿意的。

  当然,李牧不在了那就另说。

  扶苏挑眉:

  “他们竟也不记恨赵葱二人抢了李牧的主将之位?”

  要不是为了给赵葱二人让位,李牧也不会被召回邯郸,险些遇害。

  桓齮解释道:

  “公子有所不知,那赵葱和颜聚很擅长装模作样。他们做出一副被迫的样子,把罪过都赖到赵王头上。”

  分明是赵国贵族为了捧自己这边的将领才送他们过来的,但他们非要说是赵王忌惮武安君,临时拉了二人顶上凑数。

  扶苏对这两个小人物没什么印象。

  上辈子赵葱好像是接替李牧之后没多久就战死了,颜聚则趁机逃亡。但

  后来还是和赵王迁一起被俘虏了,没什么好下场。()

  ?想看无字惊鸿的《在大秦当完美太子》吗?请记住[]的域名[(()

  “公子来的时机正好,我等正在商量何时出兵大破赵军。”

  副将们走了,赵葱和颜聚能力不行,不足为据。他们打算趁此机会猛攻赵军,不给他们拖延时间的机会。

  赵军就是想拖过[chun]耕,觉得这样可以威胁到秦国。秦国虽然不怕这个,但能速战速决,谁不乐意呢。

  扶苏听完反问道:

  “我听说李牧许诺给士兵分粮,赵葱、颜聚对此可有意见?”

  众人齐齐摇头。

  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,毕竟赵葱不是郭开那边的人,是赵国贵族派来的。他们在赵葱身边也没什么眼线,想知道那边的真实想法并不容易。

  桓齮想了想:

  “之前他们二人倒是慷慨陈词,表示过军粮一定全部下发。”

  只是那个时候是当着李牧副将的面说的,很有可能是为了笼络军心,讨好几位副将。他们心里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,那就不好说了。

  桓齮原先没怀疑过这个,毕竟赵军确实借此士气大振。新来的将领认为这招不错继续沿用,也没什么毛病。

  但长公子特意问了这一句,很明显其中还有猫腻。

  桓齮试探着问道:

  “莫非,他们只是说着好听的?”

  扶苏但笑不语。

  李牧刚说了要分粮,赵国贵族就促成了换将一事。你要说赵葱和颜聚不是来阻拦的,傻子都不信。

  但扶苏也没和大家分析这么多,因为确实没人知道那两人的真实想法。

  扶苏只道:

  “不管他们是否真心,我们都可以让他们变成撒谎。”

  很快,赵军中流传出了一则消息——

  赵将军和颜将军私下[jiao]谈,嘲笑李牧是个傻子,居然想在战事结束之后把军粮分发给士兵们。

  “这事肯定是不能兑现的,军粮何其要紧,哪有分给士兵的道理?先用这个哄骗士兵们出力,免得他们知道了真相不肯努力打仗。等打完了再反悔也不迟,左右那些士兵都是庶民出身,有意见也做不了什么。”

  有人模仿二人的谈话,语气惟妙惟肖,仿佛这话真的是赵葱和颜聚说的一般。

  赵军听到这个消息,顿时就炸了。

  他们被骗了?!

  原本振奋的士气一下子泄了,大家的怒火倒是层层叠加。先是突然换将,现在又不肯兑现诺言,这么多幺蛾子闹出来,泥人也有三分火气。

  这还打什么秦军?先干掉两个出尔反尔的混账再说吧!!

  ()


  (https://www.piaotian55.com/book/3068567/11111135.html)


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:www.piaotian55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piaotian55.com